簡 氏之族,春秋時周大夫簡師甫之後也,為周同姓焉,春秋僖公二十有 四年冬,天王出居於鄭,左傳曰,冬,王使來告難曰,不穀不德,得罪於母弟之寵子帶,鄙在鄭地汜,敢告叔父,王使簡師甫告於晉,蓋晉與魯,皆周之同姓,既來 告魯,又使告晉,亦告同姓之叔父也,禮曰,天子同姓,謂之叔父,其告當然也,王不使他族行人告之,而使簡師甫者,以簡氏則同姓也,蓋告同姓者,使同姓之 人,然後其人於王告叔父者,無異姓自外之嫌也,昭公二十六年左傳,言王室之難者,曰,單子如晉告急其例也,春秋莊公元年,單伯送王姬,同姓故也,當周襄王 居鄭時,王使告晉,以晉同姓親也,亦必曰敢告叔父,與告魯同姓者同,故以師甫簡氏同姓,而使告焉,師甫告晉,於是乎晉文興師而勤王矣,簡氏以諡為氏也,周 書,諡法篇曰,一德不懈曰簡,平易不訾曰簡,蓋師甫之先,有諡簡者,因以為氏也,古者同姓而分為氏,隱公八年,左傳曰天子建德,因生以賜姓,胙之土,而命 之氏,諸侯以字為諡,因以為族,蓋胙報也,因其所由生以賜姓,報以國土,書,禹貢所謂錫土姓也,史記,周本紀云,堯封棄於邰,號曰后稷,別姓姬氏,此周得 姓之由也,而師甫則系周同姓也,杜預云,諸侯位卑,不得賜姓,故其臣因氏其王父字,或使即先人之諡,稱以為族,蓋氏於諡者,不氏於字也,若師甫稱簡氏,而 開簡族則然矣,師甫為周大夫,其系在東周畿內也,大夫之後,從東周遷涿郡,則范陽也,漢志,涿郡范陽縣屬幽州,三國時同其地,古燕國城,魏改曰范陽郡涿 縣,天下稱姓族者,於我族著范陽之望,其斯為地。

 

以 人重哉,三國志蜀書列傳曰,簡雍字憲和,涿郡人也,少與先主有舊,隨從周旋,先主至荊州,雍為從事中 郎,往來使命,先主入益州,劉璋見雍,甚愛之,後先主圍成都,遣雍往說璋,璋遂與雍同輿而載,出城歸命,先主拜雍為昭德將軍,君子以蜀書統觀之,謂信乎將 軍之能昭德也,將軍奉使,稱言語才,且善諫,而於季漢先主,為同郡舊交,周旋如布衣,有嚴子陵交漢光武之風,由是而族望著於天下矣,將軍之在季漢而宦遊 也,以古地圖言之,自燕而至楚,自楚而至蜀,於燕則鄉居焉,於楚則族居焉,於蜀則國居焉,若夫使命往來,則所至無常也,當是時天下大亂,人思避地,凡將軍 所至者,皆有宗人從之,遂有留而族居焉,其鄉居於燕,而聚族也,今稱涿州,世世以周大夫之後,而統吾宗矣,其族居於楚也,有在邵陽者,曰,而廉,通五經, 舉孝行,著孝經解,有在遠安者,曰,而可,字敬所,萬歷戊子舉人,以教諭歷擢姚安守,罵賊死節,其族居近於楚也,今江西其近也,其在三國時,江西與荊州, 隸吳國也,族居而也,有在江西新喻者,曰,佐,字臣心,少有神童之目,年十二,冠多士,德正中,成進士,官至太僕寺卿,以建言,左遷長史,曰,霄,字騰 芳,正德甲戍進士,授石首令,歷官大理丞,平反有聲,擢僉都御史,巡撫河南,進兵部右侍郎,尋乞歸,曰,正理,字西碧,以薦授御史臺,歷永興,新野,桃源 令,居官廉介,以儒術飭吏治,有在江西靖安者,曰,世傑,字伯俊,隆興中,成進士,任蒲圻令,政本愷悌,不設科條,民不忍犯,其族居於蜀也,有在巴縣者, 曰,籍,由嘉靖鄉試,任泰州學正,性廉介,而有推解風,年近百歲,誦四勿箴而卒,曰,上,字謙居,性純孝,為兒時,嘗負米百里外以養親,順治,辛, 舉於鄉,任鉅鹿令,擢吏部文選司郎,視學江南,再轉廣西右江道,所入俸錢,多分瞻族之貧者,著四書彙解,有在榮縣者,曰,仁瑞,字季麟,由舉人歷官西安同 知,遷平涼守,崇禎十六年冬,闖賊入關,諸王及監司以下官遯去,仁瑞死守其職,召所活死囚數輩,託以幼子,賊檄至不降,王衣冠殉節,登明史忠義傳,乾隆四 十一年,賜諡節愍,此吾大夫之後,所由日大也,涿,延山東,閩,迤粵西,蕃及無疆,此簡族所由日開也,五季後梁時,契丹寇北方,涿州無日不憂兵,吾宗宦遊 嶺外者,乃留焉不歸,若黎涌系,一山,則自涿州踰河涉江而先入粵東者也,迨南漢乾亨二年,一山子文會,以進士廷試第一,其於後梁為貞明四年矣,越三年,契 丹長驅而南,涿州,旬日拔之,故鄉兵亂,竟何如也,越十五年,石晉割北方十六州以賂契丹,而涿在其中,故鄉兵亂,又何如也,於是乎吾宗相因而至嶺外者漸 眾,自五季逮宋元以來,分居粵東諸邑,皆翩翩乎別而為列房始遷祖皆禮也,此粵東簡氏仍古之氏同姓同,為今之大同姓也,皆吾族也。

( 轉載粵東簡氏大同譜 )

簡文會係南海縣五斗口司魁崗堡黎涌鄉人(現瀾石鎮黎涌村),,與倫文敘同鄉。五代時期南漢國乾亨二年(公元918年)殿試進士第一名,賜狀元及第, 官至太子保兵部尚書,內閣右丞相,輔王勤政卓著。公元942年先帝劉龑(yaň是國王為自己的名而造的字)逝世,其身後有19子,長次子早故,由第三子劉 玢繼位,四子劉晟殺兄奪位,自立為帝,殺310多個弟弟及對侄子斬盡殺絕,將所有弟媳和侄女納入後宮為妃供其淫樂。朝廷上下敢怒而不敢言,惟簡文會以先帝 之臣,冒死挺身勸諫劉晟。劉晟大怒又不敢動殺,將簡文會貶至湞州(今英德東部)任剌史。簡文會在湞州興利除弊,為民排擾解難,取得很好的政績,受到山區人 民的愛戴,後來積勞成疾,死于任上。

墓于宋代建,葬于廣州市白雲區太和鎮白山村金釵嶺,與浩封一國忠義一品夫人陳氏、瀛氏合葬。據地理專家稱此山形,左手握大印,右手持長矛,與墓主職位相襯。此墓經多次重修,于清光緒年間擬被人盜墓。

重修時間:清康熙四十三年    (公元1704年)

道光三年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公元1824年)

光緒十五年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公元1889年)

光緒十六年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公元1890年)

光緒十九年            (公元1893年),重修立石期間可能被人盜墓。

民國時期,抗日戰爭勝利後亦有修過,批石米就是民國時期。又據嶺下白坭坑原住民稱,後人在白山買下20畝田,發村民耕種稱不收租,以該村作保護該墓的酬賞,掃墓時村民協助供茶水和炊事一餐。

1994年間蘇乾等專家會同簡氏後人曾來觀察,提議鑲嵌花崗岩,向省申請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故有簡其干之修墓圖。

太和鎮謝漢清提供

2007年8月3日